中暑的癥狀表現
作者:知能醫學 發布時間:2025-07-08 14:45:21中暑是夏季常見的熱相關疾病,根據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可分為先兆中暑、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三種類型。重癥中暑又分為熱痙攣、熱衰竭和熱射病,其中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,死亡率高達50%以上。先兆中暑是最早期的中暑表現,患者會出現頭痛、頭暈、口渴、多汗、四肢無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動作不協調等癥狀。此時體溫正?;蚵杂猩?,一般不超過38℃。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并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,補充水分和鹽分,癥狀可很快緩解。這個階段往往被忽視,但卻是預防中暑加重的關鍵時期。
輕癥中暑時,患者的癥狀會進一步加重。除了先兆中暑的癥狀外,還會出現面色潮紅或蒼白、大汗淋漓、皮膚灼熱或濕冷、脈搏加快等表現。體溫往往升高到38℃以上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惡心、嘔吐等消化道癥狀。此時需要立即采取降溫措施,如轉移到陰涼處、脫去多余衣物、用冷水擦拭身體等,并及時補充含鹽分的清涼飲料。熱痙攣是重癥中暑的一種表現,多見于在高溫環境下從事體力勞動或運動的人群?;颊邥霈F短暫、間歇性的肌肉痙攣,常見于四肢、腹部等部位。這是由于大量出汗導致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所致。體溫可能正?;蜉p度升高。處理措施包括停止活動、休息、補充含電解質的飲料,必要時進行肌肉按摩。
熱衰竭是更為嚴重的類型,常見于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和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的人群。患者會出現極度疲乏、虛弱、頭暈、頭痛、惡心、嘔吐等癥狀。皮膚濕冷、面色蒼白、脈搏細速、血壓下降,可能出現暈厥。體溫升高,但一般不超過40℃。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就醫,在等待醫療救助期間要讓患者平臥,抬高下肢,補充水分。熱射病是最危險的中暑類型,可分為經典型熱射病和勞力型熱射病。經典型熱射病多見于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等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群,常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逐漸發生。勞力型熱射病多見于健康年輕人,在高溫環境下劇烈運動或勞動時突然發病。熱射病的典型表現為高熱(核心體溫超過40℃)、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(如譫妄、抽搐、昏迷)以及多器官功能損害。皮膚常表現為干熱無汗,但勞力型熱射病早期可能仍有出汗。熱射病是真正的醫療急癥,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,在等待救援期間要迅速采取降溫措施。
除了上述典型癥狀外,中暑還可能伴隨其他系統表現。心血管系統方面可能出現心律失常、低血壓甚至休克;呼吸系統可表現為呼吸急促、肺水腫;消化系統常見惡心、嘔吐、腹瀉;腎臟可能發生急性腎損傷,表現為少尿或無尿;肌肉損傷可導致橫紋肌溶解,出現肌痛、醬油色尿;凝血功能異??赡芤l彌散性血管內凝血(DIC)。這些嚴重并發癥往往提示預后不良。特殊人群的中暑癥狀可能不典型,需要格外注意。老年人的中暑癥狀可能較為隱匿,有時僅表現為行為異?;蛞庾R狀態改變;兒童體溫調節能力較差,中暑時體溫升高更快,更容易出現抽搐;慢性病患者如心臟病、糖尿病患者的癥狀可能與其基礎疾病混淆;服用某些藥物(如抗膽堿能藥、利尿劑、β受體阻滯劑等)的人群中暑風險增加,癥狀可能更嚴重。
中暑的診斷主要依據高溫環境暴露史和臨床表現。體溫測量非常重要,但要注意體表溫度可能低估實際核心溫度。實驗室檢查可發現電解質紊亂(如低鈉、低鉀、低氯)、腎功能異常、凝血功能障礙、肌酶升高等。這些檢查有助于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和指導治療。在高溫天氣下,出現以下警示癥狀時應高度警惕中暑:體溫明顯升高(超過38.5℃)、意識狀態改變(如煩躁、譫妄、昏迷)、停止出汗(皮膚干熱)、嚴重頭痛、頻繁嘔吐、呼吸困難、胸痛、腹痛、肌肉無力或疼痛、抽搐等。這些癥狀提示可能發生嚴重中暑,需要立即就醫。預防中暑的關鍵在于避免高溫環境下的長時間暴露。在炎熱的天氣里,應穿著寬松、淺色、透氣的衣物,避免劇烈運動,多飲水(不要等到口渴才喝),避免含酒精和大量糖分的飲料。老年人、兒童、慢性病患者和服用某些藥物的人群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。用人單位應合理安排高溫作業時間,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溫設施和飲品。
一旦發現中暑癥狀,應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:迅速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,脫去多余衣物;用冷水擦拭身體或噴灑水霧,同時用風扇吹拂以促進蒸發散熱;將冰袋或冷濕毛巾敷于頸部、腋窩、腹股溝等大血管走行部位;如果患者清醒且能吞咽,給予含鹽分的清涼飲料;密切監測體溫,當體溫降至38℃左右時可暫停主動降溫;對于意識不清或嘔吐的患者,不要強行喂水,應側臥保持呼吸道通暢;立即撥打急救電話,特別是對于疑似熱射病的患者。中暑的預后與診斷和治療的及時性密切相關。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經過適當處理后通常能完全恢復。熱射病的死亡率很高,存活者也可能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。因此,提高對中暑癥狀的認識,做到早期識別和及時處理,對于改善預后至關重要。在夏季高溫期間,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中暑的相關知識,既保護自己,也能在必要時幫助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