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肌梗死的治療原則
作者:知能醫學 發布時間:2025-09-19 14:45:01心肌梗死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,被稱為“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”。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、飲食結構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,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全球每年約有17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,其中因心肌梗死導致的死亡占比最高。在中國,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居高不下,且呈現年輕化趨勢,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。
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,導致相應區域的心肌因嚴重持久缺血而發生局部壞死。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血管,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時,血管內壁會形成斑塊,這些斑塊可能突然破裂,引發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,最終導致血管完全堵塞。此外,冠狀動脈痙攣也可能導致血管完全閉塞,引發心肌梗死。心肌梗死的發生往往突然且劇烈,患者會出現持續而劇烈的胸痛,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區,可向左肩、左臂內側、頸部、下頜部放射,疼痛性質多為壓榨性、緊縮性或燒灼感,常伴有瀕死感。與心絞痛不同,心肌梗死的胸痛持續時間更長,通常超過30分鐘,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。除典型胸痛外,患者還可能出現惡心、嘔吐、大汗淋漓、面色蒼白、心悸、呼吸困難等癥狀,嚴重者可出現休克、心力衰竭甚至猝死。
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可分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兩大類。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齡、性別和遺傳因素。一般來說,男性45歲以上、女性55歲以上心肌梗死發病率顯著升高;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,但女性絕經后發病率迅速上升;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風險也明顯增加。可控因素則包括高血壓、高脂血癥、糖尿病、吸煙、肥胖、缺乏運動、精神壓力大、不健康飲食等。其中,高血壓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;高脂血癥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,容易在血管壁沉積形成斑塊;糖尿病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,促進動脈粥樣硬化;吸煙會損傷血管內皮,促進血栓形成;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;缺乏運動會導致代謝異常;長期精神壓力大會導致交感神經持續興奮,增加心臟負擔;高鹽、高脂、高糖飲食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。
心肌梗死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、心電圖檢查和心肌酶學檢查。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會出現持續胸痛、心電圖動態演變(如ST段抬高或壓低、病理性Q波形成等)以及心肌酶(如肌鈣蛋白、肌酸激酶同工酶等)升高。根據心電圖表現,心肌梗死可分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(STEMI)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(NSTEMI),前者通常提示冠狀動脈完全閉塞,需要緊急再灌注治療。此外,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,可以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和程度,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據。
心肌梗死的治療原則是盡早開通閉塞血管,挽救瀕死心肌,防止梗死面積擴大,保護心臟功能。對于STEMI患者,再灌注治療是關鍵,包括藥物溶栓和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(PCI)。藥物溶栓是通過靜脈注射溶栓藥物(如尿激酶、阿替普酶等)溶解血栓,恢復血流,但存在出血風險,且再通率較PCI低。急診PCI是通過導管技術在閉塞血管處植入支架,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法,能夠顯著降低死亡率,但需要在發病12小時內實施,且對醫院設備和醫生技術要求較高。對于NSTEMI患者,通常先進行藥物穩定治療,再根據危險分層決定是否行PCI。除再灌注治療外,藥物治療也至關重要,包括抗血小板藥物(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)、抗凝藥物(如肝素)、β受體阻滯劑、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(ACEI)/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(ARB)、他汀類藥物等,這些藥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、減輕心臟負荷、穩定斑塊、改善預后。
心肌梗死的預后與梗死面積、就診時間、治療是否及時有效以及并發癥嚴重程度密切相關。即使經過成功治療,心肌梗死患者仍可能面臨各種并發癥,如心律失常(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)、心力衰竭、心源性休克、心臟破裂、室壁瘤形成等。其中,惡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是導致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長期隨訪,定期復查心電圖、心臟超聲等,監測心功能變化,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
預防心肌梗死的關鍵在于控制危險因素和堅持健康生活方式。對于已確診冠心病的患者,應嚴格遵醫囑服藥,不可隨意停藥;控制血壓在140/90mmHg以下,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;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控制在1.8mmol/L以下;戒煙限酒,吸煙者應立即戒煙,飲酒應適量;保持健康體重,BMI控制在18.5-23.9kg/m2,男性腰圍不超過90cm,女性不超過85cm;堅持適度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、太極拳等,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;保持心理平衡,避免過度緊張和情緒激動;飲食應低鹽、低脂、低糖,多吃蔬菜水果、全谷物、魚類、豆制品,少吃紅肉、加工肉制品、油炸食品等。對于高危人群,如有多重危險因素或早發冠心病家族史者,應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并干預動脈粥樣硬化。
心肌梗死雖然兇險,但可防可控。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,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不斷提高,死亡率顯著下降。然而,再好的治療也不如預防重要。提高公眾對心肌梗死的認識,普及急救知識,倡導健康生活方式,是降低心肌梗死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根本途徑。當出現疑似心肌梗死癥狀時,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,爭取在黃金救治時間窗內得到專業救治,切勿拖延或自行前往醫院,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。記住:時間就是心肌,時間就是生命。